上一篇
** ,重大工程供应链韧性是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,但当前研究多聚焦于传统供应链,缺乏针对重大工程复杂性与动态性的评估框架,本研究基于“抵抗力—恢复力—适应力”三维模型,构建了重大工程供应链韧性评估指标体系,结合熵权-TOPSIS法对典型项目进行实证分析,结果表明,原材料供应稳定性、物流网络冗余度及信息共享水平是影响韧性的核心要素,针对评估结果,提出增强路径:一是建立多元化供应商池与应急储备机制以提升抵抗力;二是优化智能调度与协同响应平台强化恢复力;三是推动数字化技术嵌入与契约柔性设计增强适应力,研究为重大工程供应链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工具,对保障“新基建”等国家战略项目具有参考价值。 (198字)
供应链韧性(Supply Chain Resilience)是指供应链在面临内外部冲击时,能够快速恢复并维持正常运作的能力,对于重大工程而言,供应链韧性不足可能导致材料短缺、工期延误、成本超支等问题,2021年全球芯片短缺导致汽车、电子等行业供应链中断,类似问题在工程建设领域同样存在,研究重大工程供应链韧性的评估与增强路径具有现实意义。
供应链韧性可从以下维度进行评估:
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:
举例: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,项目团队通过建立多源供应商体系(如钢材来自国内及国际市场)增强抗风险能力,并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监控物流状态,提升恢复能力。
依赖单一供应商会增加供应链脆弱性,重大工程应建立多区域、多层次的供应商网络。
案例:雄安新区建设中,采用BIM(建筑信息模型)技术整合供应链数据,实现材料需求精准预测,减少浪费和延误。
重大工程供应链韧性是确保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,通过多元化供应、智能技术应用、政策支持等路径,可有效提升韧性,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韧性评估的标准化方法,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验证增强策略的有效性。
(全文约1200字)
本文由Renrenwang于2025-04-03发表在人人写论文网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。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renrenxie.com/byslw/12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