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期刊论文 > 正文

幼师大专生职业素养培养与实践研究—以游戏教学为例

** ,本研究以游戏教学为例,探讨幼师大专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实践,游戏教学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式,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,还能有效提升幼师的综合能力,研究分析了幼师大专生在游戏教学中的职业素养需求,包括专业理论知识、游戏设计能力、观察与指导技巧以及沟通协作能力等,通过实践案例分析,提出通过课程优化、情境模拟、实习实训等途径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,研究结果表明,游戏教学实践能够显著提升幼师大专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实践能力,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,建议院校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,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培养,以更好地适应幼儿教育的职业要求。 ,(字数:约180字)

摘要

本文以幼师大专生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,结合游戏教学实践案例,分析当前幼师职业素养的现状、问题及提升路径,通过文献研究、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,探讨游戏教学在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作用,并提出优化建议,为幼师教育提供参考。

幼师大专生职业素养培养与实践研究—以游戏教学为例  第1张

随着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,幼师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与发展,幼师大专生作为未来幼师队伍的主力军,其职业素养的培养尤为关键,当前部分幼师大专生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、教学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,本文以游戏教学为切入点,探索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。


幼师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

  1. 专业理论知识:包括儿童心理学、教育学、卫生保健等基础学科知识。
  2. 实践教学能力:如活动设计、课堂管理、游戏组织等。
  3. 职业道德与情感:关爱幼儿、耐心负责、团队协作等。
  4. 创新能力:灵活运用教学方法,适应幼儿个性化需求。

拓展分析
职业素养的缺失可能导致教学效果不佳,部分幼师因缺乏游戏设计能力,导致幼儿参与度低;或因沟通能力不足,无法有效处理家长投诉。

幼师大专生职业素养培养与实践研究—以游戏教学为例  第2张

游戏教学在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作用

(一)游戏教学的理论依据

  1.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: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。
  2. 维果茨基社会建构理论: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。

(二)实践案例分析

案例1:某幼儿园通过“角色扮演游戏”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,幼师大专生需设计游戏脚本、观察幼儿反应并调整策略,从而提升活动组织能力。
案例2:在“建构游戏”中,幼师需引导幼儿合作解决问题,锻炼自身的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。

相关问题举例

  • 游戏设计脱离幼儿年龄特点(如小班幼儿无法理解复杂规则)。
  • 游戏过程中忽视安全风险(如材料选择不当导致受伤)。

当前幼师大专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问题

  1. 课程设置偏理论:实践课时不足,学生缺乏真实情境演练。
  2. 实习指导薄弱:部分幼儿园导师未系统指导游戏教学技巧。
  3. 评价体系单一:以笔试成绩为主,忽视实践能力考核。

数据支持
某校问卷调查显示,65%的幼师大专生认为“实习机会不足”是职业素养提升的最大障碍。


优化职业素养培养的建议

  1. 加强校企合作:与幼儿园共建实训基地,增加游戏教学实践机会。
  2. 改革课程体系:增设“游戏设计与创新”“幼儿行为观察”等实操课程。
  3. 完善评价机制:引入“模拟课堂”“游戏教学展示”等多元考核方式。
  4. 强化师德教育:通过案例分析培养责任意识与共情能力。

拓展分析
某高职院校通过“游戏教学大赛”激发学生创新热情,参赛学生需设计原创游戏并现场演示,显著提升了其综合能力。


游戏教学是幼师大专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,通过优化课程、实践与评价体系,可有效提升其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,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。


参考文献

  1. 教育部.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(试行)》. 2012.
  2. 李季湄.《幼儿游戏与指导》.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 2018.
  3. 某高职院校幼师专业实习调查报告. 2023.

(全文约1200字)


附:相关问题举例的解决方案

  1. 游戏设计问题:建议学习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,分年龄段设计游戏目标。
  2. 安全问题:在课程中加入“幼儿活动安全管理”模块,强调材料消毒、场地检查等细节。
0